在火爆開演的雙十一價格戰(zhàn)中,天貓、京東、蘇寧、易訊等都紛紛加入,拼命的搖旗吶喊。但隨后有不少新聞媒體指出,這場價格戰(zhàn)藏有貓膩,很多商家被批欺騙消費者。單仁網絡營銷培訓發(fā)現(xiàn),這在電商界已是屢見不鮮。就如此前鬧得轟轟烈烈的京東蘇寧價格戰(zhàn),什么要做到零利潤等等,實際卻是純粹的忽悠消費者,引來罵聲一片。
既然敢打著商業(yè)促銷的口號,那么就應就要落到實處、說到做到,而不應淪為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噱頭,更不能偷換概念、欺騙消費者。
電商降價促銷,消費者本應得到實惠。可實際并非如此,有些降價
產品都是事先被抬高了價格再降下來,算算總賬并不劃算;有部分真降價的產品,要么很難登陸,要么就是已經“無貨”……低價營銷成了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噱頭,有的電商還因為虛假宣傳受到查處。
這幾年,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物流系統(tǒng)的不斷完善,電子商務在積聚輻射、購物便利、成本較低等方面的優(yōu)勢顯現(xiàn),網上購物迅猛增長。2011年,網絡零售總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超過4%。面對巨大的市場,商家自然不甘落后,紛紛利用多種營銷方式,吸引消費者的關注。而低價策略,成為電商最常用的營銷手段。
毋庸置疑,低價策略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種利好。然而,低價營銷應該有個“度”,也就是守住誠信的底線。促銷的口號,既然敢喊出來,那就要落到實處、說到做到,否則,就算能吸引過來一批消費者,也只能是看熱鬧的多、買商品的少,對電商本身的發(fā)展沒有任何好處。時間長了,反而會影響到消費者對電商甚至整個行業(yè)的信任程度。
堅守誠信底線,需要
企業(yè)的內部自覺動力,更需要來自相關部門和消費者的監(jiān)督外力。相關部門應建立企業(yè)誠信檔案,對于虛假促銷的失信企業(yè)及時曝光并給予重罰,甚至直接將企業(yè)拉入失信黑名單。而消費者也要善于、敢于和電商企業(yè)較真。一旦發(fā)現(xiàn)電商企業(yè)的失信行為,利用好手中的法律武器,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。
話說回來,低價策略并不是營銷的唯一手段。相比價格,消費者對服務和個性化體驗的關注度更高。電商在這些方面做足工作,不僅有利于整個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而且可以贏得有黏性和一定忠誠度的消費者。比如,打造個性化的操作界面,結合消費者的操作和購買習慣,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方便的購物體驗;打造網上智能服務平臺,完善購物搜索服務,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解決方案;針對爆發(fā)增長的手機用戶,做好手機客戶端的開發(fā)工作,保障手機客戶端的操作便捷和安全性等等。
然而,很多電商并沒有從消費者的角度去完善這些用戶體驗類的服務,價格戰(zhàn)也是打的不易熱乎。可是這這樣一場接一場的價格戰(zhàn)中,又有誰是真正的贏家呢?反而讓消費者的心理受到了嚴重的傷害。
相對于歐美國家,中國的電商仍然有很大的發(fā)展空間,毋庸置疑的是一個朝陽行業(yè)。如今,隨著中國網民數(shù)量的劇增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熱衷于網絡購物,而隨著這一人群的不斷擴大,電商市場潛力更加巨大。在覺察到這一商機的同時,電商們也需要做到誠信為本,特別是一些大電商應該起到帶頭的作用,這樣才能讓網購這種消費模式博得更多網民的青睞,也才能保證電商市場的健康發(fā)展。